另外,本次大会设置了健康中国-宫颈癌防治科普短视频大赛征集,会前共收集了66个作品,经过大众评比及专业评审精选出26个作品进入优秀视频展播。本次大会还设置了健康中国-妇幼健康企业在行动公益视频活动,10个企业参与公益视频企业15秒金句,展示企业风采。
魏丽惠教授还介绍了CSCCP2020年下半年及2021年工作计划,CSCCP将继续加强培训、推进科普、再版共识,推进科研项目等,最后,魏教授对各级领导、各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承办单位、所有参与的企业、单位和社会人士及全国妇产科同道对CSCCP一如既往的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
接下来由原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曹泽毅教授致辞,曹会长对宫颈癌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宝贵意见,对CSCCP这几年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听到更多关于宫颈癌防治国内外新的进展,提高我国宫颈癌防治工作,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早日实现消除宫颈癌的目标。
企业公益视频展播
视频展播结束后,CSCCP大会进入学术研讨会环节。
主论坛专题报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马丁院士对宫颈癌精准筛查应用进行了详细介绍。马丁院士指出,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增加,使宫颈癌已成为威胁我国妇女生命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发达国家宫颈癌发病率及病死率近年来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我国仍处于持续高发趋势。对于宫颈癌筛查,目前国际推荐宫颈癌三阶梯诊断步骤,即细胞学和HPV检测、阴道镜检查、组织学检查。约80%性活跃期妇女存在HPV感染,其中90%可自行消退。感染后E6/E7基因整合入宿主基因为HPV致病的关键因素,随着CIN级别升高HPV整合频率升高,因此HPV整合是早期精准筛查的关键。宫颈疾病精准筛查技术是针对关键分子事件的检测,有助于对HPV阳性患者进行精准分流,减少不必要的阴道镜转诊和有创检查,并对高危人群进行分层管理。马丁院士的精彩授课让各位学员受益匪浅。
CSCCP首席海外顾问、美国匹兹堡大学赵澄泉教授指出,对于宫颈癌疫苗,美国建议9岁至26岁人群接种HPV疫苗,但2006-2018年美国13至17岁青少年宫颈癌疫苗接种率并未非常高。在宫颈癌筛查方面,联合筛查比单独的细胞学筛查或HPV筛查敏感性更高。美国目前ASCCP、USPSTE、美国癌症协会等均有关于宫颈癌筛查的指南和建议,但是美国指南是基于美国的临床研究结果,在既往指南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和完善。中国可能需要多部门、多学科合作,根据科学的证据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案和临床处理共识指南。而且,没有任何一个指南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美国指南适合美国本土推荐的宫颈癌筛查和病变管理的指导方针,但是对于我国也有很多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谢幸教授指出,依据最新的宫颈筛查指南,推荐根据当今和既往的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风险计算,依据风险决定后续诊疗方式。其中,HPV检测是关键方法,因为HPV感染的特征包括HPV型别和持续时间,决定了患者CIN3+的风险,细胞学具有高特异性(除外ASC-US),在评估即时风险有所帮助,但其低敏感度和低阳性预测值降低了其预测长期风险的价值。HPV阴性尤其是HPV持续阴性时,CIN3+的即刻和5年风险均较低。细胞学阴性时,CIN3+即刻和5年风险决定于HPV状态,HPV阳性时风险显著升高,HPV持续阳性时,推荐转诊阴道镜。最后,谢教授期待我国根据宫颈筛查和疫苗接种的不断完善,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议及指南。
第二轮主持环节由解放军总医院妇产医学部主任孟元光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沈丹华教授主持。
CSCCP主任委员魏丽惠教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临床专家解读。魏教授指出,宫颈癌分为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包括健康教育,接种HPV疫苗,建立安全性行为等;二级预防通过宫颈癌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为积极治疗宫颈癌。其中接种HPV疫苗是宫颈癌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疫苗临床评估基于四大指标,包括免疫原性、保护效力、保护效果及安全性。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等国家的真实世界研究显示,接种HPV疫苗后,与未接种人群相比,其CIN2+/CIN3+发生率均降低,三种HPV疫苗均表现出免疫持久性,具有长期保护效果,且安全性良好。而且,即使已经感染HPV的女性,仍可从其他型别中获益。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乔友林教授为我们带来了WHO全球消除宫颈癌-中国如何继往开来及宫颈癌人群免疫学预防的临床试验研究两个讲题。乔教授首先介绍了全球及中国宫颈癌的现状。宫颈癌是我国妇女生殖道第三大恶性肿瘤,2019年,我国新发病例106430例,死亡病例47739例。WHO建议在全球范围内开展HPV预防性疫苗免疫注射和子宫颈癌的筛查与早期诊治,且认为子宫颈癌筛查较少依赖资源的充足程度,而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态度及医疗卫生组织的有效性。全球104个国家已将HPV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以及适龄妇女的子宫颈癌筛查纳入医疗保障,并使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大幅下降。国际上,还将晚期子宫颈癌及由此所致死亡视为医疗可及性和健康公平性失效的指标。中国宫颈癌防治任重道远,HPV疫苗的人群应用特别是要将9-14岁女孩纳入国家计划免疫、中西部地区初筛更需引入HPV核酸检查和AI电子阴道镜评估。我国自主研发的HPV疫苗馨可宁经过17年的研究开发,于2019年12月获批上市,是国内唯一获批的二价的宫颈癌疫苗。其对HPV16/18型持续感染有较高的保护效力,对HPV16/18相关的高度癌前病变有较高的保护效力,这两大关键指标均达到国际水平。乔教授从全球视角介绍宫颈癌防治现状,展望中国未来防治策略,为大家带来知识的视听盛宴。
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张军教授为学员介绍了首支国产HPV疫苗的研制及国际化进程。中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WHO建议对9-14岁未发生性行为的女孩为首要接种对象,馨可宁是国内唯一获批可预防持续性感染的疫苗,其对高度癌前病变的保护力100%。其覆盖年龄广,9-45岁人群接种都能产生高水平抗体,免疫原性强,免疫持久性好,安全性高,副反应小。国产HPV疫苗的上市使中国女性“应免尽免”成为可能。张教授指出,预防宫颈癌,越早越小越好,接种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手段,期待我国宫颈癌疫苗的广覆盖。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主任委员王临虹教授为大家带来的题目是中国宫颈癌防治情况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对宫颈癌防控和宫颈癌筛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村35-64岁的适龄妇女进行“两癌”筛查,10年来宫颈癌检查近1亿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宫颈癌筛查的覆盖面,促进了公平性。但针对我国适龄妇女的庞大人数人数,全国总体筛查率还极为不足,各地区状况尚不平衡。2019年国家将农村妇女“两癌”筛查项目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将对提高宫颈癌筛查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中国宫颈癌防控仍面临一些挑战,发病率、死亡率仍持续升高;医疗卫生资源不足;防控措施单一;HPV疫苗尚未推广应用等。因此,我们应尽最大努力,提高人群筛查覆盖率和精准度,探索一级预防HPV疫苗接种策略及实施,期待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出现下降拐点。
最后,会议进入答疑讨论环节,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赵更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方辉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毕蕙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隋龙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薛凤霞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郄明蓉教授、重庆市肿瘤医院周琦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张淑兰教授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