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学术动态
2020CSCCP大会系列报道:分论坛(一)宫颈癌筛查我们要关注什么
发布时间:2020-07-20 00:00:00浏览次数:1784次来源:

分论坛一主题为“宫颈癌筛查我们要关注什么”,各位专家分享了宫颈癌筛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新进展,并有两个主题内容的讨论,会议进入新的高潮,目前会场9000余人次在线观看,以下内容将对分论坛一专场进行要点报道。

上半场主持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医院吕卫国教授和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玛依努尔.尼亚孜教授主持。


学术专题报告
毕蕙教授:全面风险管理、联合筛查导航-从2019ASCCP指南更新看联合筛查在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中的作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毕蕙教授指出2019ASCCP宫颈癌筛查异常管理指南是基于风险的异常管理指南,有十项重大变化,风险评估奠定管理基础、风险阈值指导管理流程、HPV联合细胞学检查能提供全面最优风险评估,较HPV单筛能够检出更多的浸润癌,且TCT效能贡献更大。毕教授指出选择筛查策略的考量因素应注重益处与风险的平衡、关注风险的全面评估、兼顾对腺性病变的检出。此外,毕教授介绍了新一代宫颈癌筛查技术Aptima E6/E7 mRNA HPV 具有更强的风险预测价值,具备与DNA相当的阴性预测值与敏感性。计算机辅助阅片系统TIS可提高整体细胞学水平,降低ASCUS诊断率,提高HSIL的检出。
郝敏教授:疫苗后时代宫颈癌筛查相关问题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郝敏教授指出,中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在上升,中国女性HPV感染率按年龄呈“双峰”分布,且HPV亚型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疫苗是最佳的一级预防,我国正式进入疫苗时代。HPV疫苗接种和子宫颈癌筛查都具有必要性,未来随着更多研究数据的公布,已接种HPV疫苗妇女筛查时间间隔可能会延长。HPV疫苗导致新的高危型别的出现,HPV疫苗接种降低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细胞学假阳性率提高。目前联合筛查是最好的方式,具体的联合筛查模式仍需探讨!
隋龙教授:HPV载量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隋龙教授指出,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019基于风险的指南提出,需要根据当前筛查结果和既往筛查史。每个风险层的最低阈值,称为临床操作阈值,基于风险分层指引临床操作。硕世HPV检测技术采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目前关于HPV检测定量存在的挑战包括:采样差异导致样本中细胞数量不一,无法统一标准,进而无法实现定量;单拷贝基因细胞定量的可行性?细胞显微计数法验证了单拷贝基因测算细胞数可靠性;传统定量方法学中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相关性尚不明确;标准化定量FCLSCs研究-特异基因型载量发现,HPV病毒载量与HSIL具有相关性。CHIMUST研究也发现,病毒载量在宫颈癌二级筛查中有重要作用。

第一轮讨论答疑
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孔令非教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李隆玉教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孙蓬明教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吴瑞芳教授分别就联合筛查还是HPV初筛后细胞学分流?HPV其他12型监测的意义?疫苗接种后HPV监测是否有改变?HPV载量监测的预测作用如何?做了简明扼要的解答。

孔北华教授:基于HPV的宫颈癌初筛和分流策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孔北华教授讲授的基于HPV宫颈癌初筛和分流策略中,孔教授提出:细胞学敏感性低,基于高危型HPV检测还是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检测方法。孔教授介绍了HPV与细胞学检测的发展历程,基于“同等风险、同等管理”原则,并结合ATHENA3年研究数据,25岁及以上女性推荐进行基于HPV的检测。此外,孔教授介绍了P16/Ki-67双染检测的敏感性高于细胞学,且可以降低1/2的漏诊风险,用于HPV阳性女性的分流更佳。根据2019ASCCP指南,要结合既往筛查与此次筛查结果,评估即刻与5年CIN3+发生风险。以临床处理阈值:即刻CIN3+风险4%以上,建议转诊阴道镜。基于HPV的检测和联合筛查也是ASCCP此次指南提出的管理建议。
下半场主持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红燕教授和陕西省肿瘤医院李东红教授主持。

崔满华教授:高危HPV分型监测的意义和价值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崔满华教授指出不同型别HPV致病性不同。HPV16型感染进展率高,需要特别关注。HPV型别不同,转归也不同。非HPV16、18型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高危型HPV分型监测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除了判定HPV感染状态外,对于HSIL的风险也有一定预估作用。
宁燕教授:腺细胞异常在宫颈癌筛查中不容忽视的作用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宁燕教授指出,中国的非典型腺细胞(AGC)检出率低。AGC中年龄因素影响其检出,AGC的细胞形态学表现也曾非特异性,最后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多样化。宁教授指出细胞学为AGC和AIS的非妊娠妇女,无论年龄、HPV结果,均推荐进行阴道镜检查。最后宁教授分享了一个相关病例,提示要警惕腺上皮异常可能是非HPV型别相关的宫颈癌。
吴丹教授:宫颈癌筛查过程中易被忽视的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吴丹教授指出我国目前的筛查中面临的问题:覆盖率不足、筛查诊治不规范、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医师缺乏专业化培训。临床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容易忽视的问题:LCT取样的问题、要重视转化区的取样、特殊人群的取样(妊娠期妇女不必将刷头伸入宫颈管)、提高取样的准确性以及注意阴道镜下的特征性表现,之后吴教授也进行了精彩的病例分享。
张瑜教授:人工智能宫颈癌实时筛查技术的应用价值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瑜教授提出,加速消除宫颈癌战略(WHO公共卫生旗舰项目),实现目标的难题在于如何提高中低收入国家的筛查及治疗策略。目前国际宫颈癌筛查指南不一定适合中国,中国要根据自身国情制定多样化筛查策略。WHO推荐新一代宫颈癌筛查技术(TS)其特点为:实时、更早发现、客观准确。张教授介绍了TS人工智能筛查研发项目模拟人的分析过程,核心算法为模拟病理阅片师分析过程。与AHCPR公布美国细胞学水平比较,TS敏感度相当甚至更高,TS相对细胞学有更好灵敏度和特异度。最后张教授指出了TS检测的应用建议。
第二轮讨论答疑

这一环节由浙江省肿瘤医院徐海苗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瑞芳教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陈爱平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吴久玲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就如何降低细胞学高判和低估的问题;如何避免多次筛查正常的高级别病变的漏诊;我国贫困地区宫颈癌筛查效果以及TS人工智能筛查应用性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解答和讨论。

分会场一的内容在大家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在这场密集的学术盛宴中收益颇丰,也增加了互动和交流,CSCCP,我们明年再见。